跨界的見證——如何在多元文化下傳福音
今天我們活在全球化的天空下,越來越多機會與不同宗教的人相遇。即使一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能有一套他們奉之為真理的人生哲學。本書作者就是在這個重視宗教信仰和多元宗教並存的環境下成長的人,他所生活的社區裡有佛教徒、印度教徒、伊斯蘭教徒和基督徒,而後者亦佔最少數。為要睦鄰,為要和平共存,基督徒的傳福音活動往往會被視為破壞社會和諧的行為,領人歸主相等於誘人改教。
書中說明我們如何用尊重、謙卑和敏感於他人的態度來與人對話,也要認識別人的宗教,欣賞其宗教美善之處;在此之上,又要清楚基督教有異於其他宗教的地方,堅持耶穌基督的獨一性,擇真理而固執之。作者引用了很多真實故事來解說他的理論,引導我們以合宜的態度在一個多元社會裡作基督的大使。
推薦
莫陳詠恩(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副教授)
「今天我們活在全球化的天空下,越來越多機會與不同宗教的人相遇。即使一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能有一套他們奉之為真理的人生哲學。此書幫助我們對其他宗教有基本認識,並引導我們以合宜的態度在一個多元社會裡作基督的大使。」
麥貴堅(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榮譽退休院長)
「費蘭度讓讀者更了解其他信仰的人,以智慧和愛心與他們相交,又讓基督徒確信,即使活在一個充滿懷疑的世界中,基督教的福音仍是獨特的。他更激勵我們向其他信仰的人作美好的見證。」
作者簡介
費蘭度(Ajith Fernando),斯里蘭卡人,自1976年起在斯里蘭卡青年歸主協會擔任全國總幹事。他認為信徒應學習帶著憐憫心腸、尊重別人的態度,敏感及有智慧地回應非基督徒的文化和信仰,並把耶穌基督絕對的獨特性和必需性明確地表達出來。
莫陳詠恩序
自序
1|今天的現象
緊抓基督的獨一性
宗教多元主義
哥白尼式的重大突破?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基要主義」和基督徒所受的逼迫
「自由派的基要主義」
包容主義
在當前環境中確認基督的獨一性
保羅的榜樣
2|對話與勸化
著急、克制、對人的熱愛
對話
勸化
3|尊重與謙卑
被指為偏狹
基督教是帝國主義精神的擴張嗎?
教會以前的過錯
基督徒熱愛國家
為別的信仰爭取宗教自由
被指為妄自尊大
源自喜樂的熱情,並非妄自尊大
謙卑的僕人身分
4|敏感他人的觸覺
活在雅典,就活像雅典人
要搔著癢處
從感覺到的需要轉入福音
5|其他宗教的真理
在他們最出色之處與他們相會
其他宗教之真理的源頭
普遍啟示與特殊啟示
向其他信仰學習?
不可接納的信仰體系
為共同的理想合作奮鬥
傳統藝術及另類治療
6|認識其他信仰
學習的途徑
一些陷阱
避開陷阱
7|聖經中的神與其他的神
基督徒的神觀
宗教的起源
異教中的神明到底是誰?
8|泛神論:萬物都是神
神性的吸引力
對極端個人主義的一種反作用
將大自然奉為神明
多元主義環境中的泛神論屬靈觀
9|遙遠的神
伊斯蘭教中超越的神
無神論:神並不存在
佛教、共產主義及世俗的人文主義:世界不需要神
10|神明的庇佑、幫助和指引
神明的幫助
合乎聖經的回應
占星術、掌相術、心靈術
11|靈性觀:基督教與非基督教
靈性的定義
福音派不整全的靈性觀
將基督教等同於某種文化的危險性
聖經的靈性觀:與一位既聖潔又慈愛的神相交
教會的大好機會
12|基督的獨一性
聖經的宣認
多元主義者拒絕承認
福音只是表達早期基督徒的信念
不要將神學建基於幾段自圓其說的經文
耶穌沒有談及其他宗教與救贖的問題
耶穌:宇宙的主宰
天神化身與下凡
13|悔改與審判?還是業報與轉世投胎?
悔改的重要性
受洗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保留原本的文化
福音的吩咐與警告
嚴厲信條帶來的痛苦感受
業報
轉世投胎
14|未曾聽聞福音的人
惟一的拯救之道
他們一定要聽福音嗎?
按著所領受的光照來生活:羅馬書二章
哥尼流和其他誠懇的尋道者
舊約時代的救贖
不同程度的責任
神是公平的嗎?
人的失喪與福音的傳講
附錄:各類信仰概略
無神論與非神論
巴哈教
佛教
東亞地區的宗教
傳統的宗教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祭祖
神道教
印度教
伊斯蘭教
猶太教
新紀元
宗教多元主義
後現代主義
「原始」宗教或部落宗教
錫克教
談論世界各地宗教的基督教書目
致謝
責任編輯:陳寶嬋
封面設計:余穎怡
書籍編號:FESBCMS019
ISBN:9789628838844